2020年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多个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东盟报道》杂志携手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点评2020年中国东盟十大年度新闻,共同回顾属于这个独特年份的集体记忆。
01
席大大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1月17—18日,国家主席席大大对缅甸进行了国事访问。作为习主席2020年的首次出访,体现了中国对缅甸的高度重视。习主席访缅期间参加了12场活动,见证了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访问结束前两国发表了内容丰富且非常务实的联合声明。
专家点评:(李晨阳,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缅甸研究院研究员)
这是习主席时隔10年后再次访缅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近20年后再次访缅,恰逢两国又即将迎来建交70周年,因此习主席此访对中缅关系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这次访问可以说将中缅关系在千年胞波情谊的基础上推进到了新时代。尤其是中缅两国同意共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落地生根的又一重要实践,丰富了中缅关系的内涵。
02
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
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的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图为会前外长们肩并肩手拉手为武汉加油!
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和东盟各国外长就中国和东盟携手应对疫情达成了重要共识,提出联防联控、着眼长远、理性应对、化危为机的四点倡议。外长会还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联合声明》。
专家点评:(刘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地区国家首次聚焦公共卫生安全的多边外长会,对团结地区抗疫、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双方一致认为要携手抗疫、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共克时艰。王毅国务委员介绍了中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有力举措及明显成效,中方主张得到东盟各国外长的一致高度评价。
03
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
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
6月12日,2020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通过网络视频形式举行,本次合作年以“集智聚力共战疫 互利共赢同发展”为主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贺信中表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聚焦合作共赢,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加强大的新动能,为本地区实现持久稳定与繁荣注入新活力。
专家点评:(竺彩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中国和东盟在2020年开启数字经济合作年,对全球、东亚和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为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注入正能量和新动力。二是提升东盟国家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建设,使东盟能够在未来东亚区域合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心地位。三是通过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
04
“我们的视界”首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
7月3日,“我们的视界”首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主题短视频大赛启动,这是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推进人文交流的成功尝试。此次大赛共收到3.6万余件参赛作品,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既有感人至深的抗疫合作故事,也有饱含温情的各国风土人情展示,作品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推特、脸书等新媒体平台展播量超过2.7亿次。
专家点评:(杨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和挑战。然而2020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势头不减,双方在危机中共同探索解决之道,突破疫情阻隔,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的交流方式,进一步夯实了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疫情仍在蔓延,云端沟通与交流将成为“新常态”。中国与东盟国家蓬勃发展的数字合作也将继续助力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持续密切开展。
05
中国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
11月1日起,中国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澜沧江允景洪和曼安两个国际水文站的全年水文信息。中方从促进全流域防洪抗旱合作出发,主动将澜沧江水文信息共享范围从汛期扩展至全年,服务下游水情预报和减灾行动。
专家点评:(田富强,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跨境水合作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平和稳定的前提,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唯一明确提及跨境合作的目标。共建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既是良好跨境水合作的标志,也是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的重要保障。中国这一善意之举,将有助于流域各国提升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增进理解与互信,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区域水资源挑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06
柬埔寨太后莫尼列获授 “友谊勋章”
11月6日,国家主席席大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
11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席大大在人民大会堂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席大大表示,中方愿同柬方一道,传承和发扬由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西哈努克太皇、莫尼列太后共同缔结的中柬传统友好,让中柬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专家点评:(顾佳赟,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莫尼列太后是中柬友谊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习主席颁授的这枚“友谊勋章”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回望,也寄托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两国永葆亲密友好感情的希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并未影响中柬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两国始终守望相助。两国关系经历了历史的淬炼,也必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久弥坚。
07
中国积极与东盟国家探讨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
11月12日,李大大总理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方正积极同多个东盟国家探讨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将在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的需求,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专家点评:(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抗疫合作是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关系一大亮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中国承诺疫苗投入使用后优先考虑东盟国家的需求,探讨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建立“中国—东盟疫苗之友”。中国与新加坡探讨诊断、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在印尼开展疫苗三期临床试验,还支持东盟国家建设本土疫苗生产中心,加强医护人员交流合作。中国与东盟在抗疫合作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诠释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深刻内涵。
08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11月15日,越南河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现场。
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专家点评:(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RCEP将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大的机制化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将会成为其中两大核心市场,双方将在贸易、投资、产业、金融各个领域走向一体化的发展,在分享区域内全球价值链协作、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增加效应和就业增长效应的过程中,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领域也将走向基于规则的区域经济治理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共同走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09
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举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和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肆虐背景下,会议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明双方对持续深化合作的强烈愿望。
专家点评:(王玉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教授)
席大大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这是对中国—东盟关系做出的最高评价,说明双边关系历经风云变化而愈加成熟、稳固。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全面复苏;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等一系列倡议的提出,也将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10
2020年中国与东盟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逆势快速增长,进出口额为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使得双方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专家点评:(郭延军,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衰退的困难时刻,中国与东盟共同应对疫情,努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经贸合作局面。2020年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也表明双方经贸关系更为均衡和互利,更说明在危机面前,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压舱石”。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RCEP的正式生效实施也已进入倒计时,都将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未来,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更加值得期待。